人民網武漢10月19日電 10月19日,乘著史上最大規模軍人運動會開幕的熱烈心情,一場迎接綠色軍運會,爭創國際濕地城市的志愿者招募活動也在武漢市解放公園正式開啟。30余位來自武漢各方環保公益組織的資深志愿者,華僑城小學的師生,以及武漢市園林和林業局、武漢市濕地保護中心相關負責人齊聚解放公園濕地科普館,現場與市民交流分享國際濕地城市概念與各種志愿者故事。
上午10點,活動一開始,布置在館前的《大美武漢》濕地宣傳畫冊就被市民與游客一掃而空,科普館的工作人員也被各種問題圍繞:什么是國際濕地城市?武漢有這么多濕地?濕地保護工作主要包括哪些方面?普通市民應當如何開展濕地保護工作?大小朋友們也在展臺前紛紛動手為中華鱘等一眾長江洄游魚類填色涂卡,歡聲笑語里學習中華鱘與濕地知識。
武漢本土環保組織“碧水青山騎行隊”的隊長王友金,和華僑城小學的劉若雨同學分別分享了個人作為濕地志愿者的故事與感言。
王友金的身份說出來非常戲劇化,他既是一家化工廠的工程師,也是武漢民間環保志愿者圈內擁有很大影響力的河湖守衛者,除了騎行隊,他還是武昌沙湖港民間河長,長期積極參與武漢市的湖泊、河流和濕地的巡查保護。今年33歲的王友金在化工行業工作多年,深知化工對濕地的嚴重影響。2015年,他決定成為保護濕地志愿者中的一員。此后,王友金與一些志同道合的市民一起組建了濕地觀察小團隊,對武漢市的一些重點湖河進行定期水質監測。每次監測完水質后,他們會根據武漢市官方的城市水質評估標準,得出一份水質監測報告,并向相關職能部門反饋信息,尋求解決之道。
華中師范大學附屬華僑城小學就在美麗的東湖北岸,因為出色的生態文明教育,在2018年被濕地國際評為“濕地學校”。
今年念五年級的劉若雨,已經有2年的濕地保護經歷。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她就和同學承擔了巡湖的任務。現在,東湖岸邊的一些水生植物都成為了她觀察的對象。“一旦發現水生植物生長不佳,我就會記錄下來,并通過寫信的方式,向中科院相關部門的叔叔阿姨詢問建議。”劉若雨說。
精彩的分享結束后,同學們手持《濕地保護宣言》,大聲呼出“我是濕地守護者”的信念與口號,濕地城市志愿者報名正式啟動。
自即日起,市民通過微信掃碼或相關鏈接(http://lxi.me/0o52n「武漢創建國際濕地城市-志愿者報名表」)就可以登錄報名平臺進行報名,此次招募的志愿者將主要從事武漢市濕地保護管理、國際濕地城市創建、野生動物保護等宣傳、發動志愿服務工作。(王郭驥 吳曉 孔雪)
(責編:張雋、關喜艷)